文章詳情
古代龍骨水車的結構及發展趨勢
日期:2023-08-31 19:32
瀏覽次數:268
摘要:
古代龍骨水車其結構是以木反為槽,尾部浸入水流中,有小輪軸一。另一端有小輪軸,固定于堤岸的木架上。用時踩動拐木,使大輪軸轉動,帶動槽內板葉刮水上行,傾灌于地勢較高的田中。后世又有利用流水作動力的水轉龍骨車,利用牛拉使齒輪轉動的牛拉翻車。以及利用風力轉動的風轉翻車。廣東等地用手搖的較輕便,施于田間水溝,稱“手搖拔車”。
作用
唐宋以來農田灌溉、排水及運河供水中,龍骨水車是使用普遍的提水機械,特別是南方大興圍田之后,對低水頭提水機械的需求更加普遍。元代王禎《農書》繪制了不同動力的龍骨水車的圖譜,其中人力水車有腳踏、手搖等,畜力水車有牛車、驢車等,為明代宋應星《天工開物》改繪的三種龍骨水車。
北京**歷史博物館現有根據史書記載,仿制比例1:1的實物模型。
發展
由于這種龍骨水車結構合理,可靠實用,所以能一代代流傳下來。直到近代,隨著農用水泵的普遍使用,它才完成了歷史使命,悄悄地退出歷史舞臺。龍骨水車作為灌溉機具現在已被電動水泵取代了,然而這種水車鏈輪傳動、翻板提升的工作原理,卻有著不朽的生命力。就拿我們的海岸、港口經常能見到的疏浚河道的斗式挖泥機來說吧,那一只只回轉挖泥的泥斗,就是從水車的提水翻板脫胎而來的。因此一看到挖泥機,人們就仿佛見到了古老的龍骨水車。